-
引發電路故障很難檢測,通常就是這個原因!
ESR是Equivalent Series Resistance三個單詞的縮寫,翻譯過來就是“等效串聯電阻”。理論上,一個完美的電容,自身不會產生任何能量損失,但是實際上,因為制造電容的材料有電阻,電容的絕緣介質有損耗,各種原因導致電容變得不“完美”。這個損耗在外部,表現為就像一個電阻跟電容串聯在一起,所以就起了個名字叫做“等效串聯電阻”。
2017-11-16
-
你會巧妙利用二極管中的“存儲電荷”嗎?
各類型二極管都會有一種稱為「儲存電荷」(storage charge)的特性,其效應是當二極管在正向傳導模式(forward conduction mode)乘載電流時,會讓電流發生并非立即出現的停止流動情況,其中各種關斷狀態值得探究。
2017-10-27
-
一文讀懂DC/AC SCAN測試技術
SCAN技術,也就是ATPG技術-- 測試std-logic, 主要實現工具是:產生ATPG使用Mentor的 TestKompress和synopsys TetraMAX;插入scan chain主要使用synopsys 的DFT compiler 通常,我們所說的DCSCAN就是normal scan test 即慢速測試,測試頻率是10M-30M ,AC SCAN 也就是at-speed scan 即實速測試,測試頻率與芯片真實工作頻率是一樣的。
2017-10-27
-
5G對射頻前端產業產生了哪些影響
如今,5G不僅僅是一個夢想,其已經成為一個熱門話題。每家電信運營商、基站(Base Station)制造商、小型基站(Small Cells)制造商和用戶設備供應商等都在開展5G相關的研發工作。例如,中國(華為)、韓國(三星電子)、日本、歐盟都在投入相當的資源研發5G網絡。
2017-10-26
-
高度集成化1553B電纜測試系統
MIL-STD-1553B總線以其高可靠性、實時性、靈活性等優點,一直廣泛應用于現代航空、航天、兵器等重要領域。其中作為物理載體的1553B總線電纜,在實際生產以及使用過程中,其物理及電氣性能的評估顯得尤為重要。
2017-10-18
-
一文讀懂自動駕駛技術的L0到L5
自動駕駛技術這個想法首次出現是在20世紀30年代的一本名為《Air Wonder Stories》的月刊科幻雜志上。但直到1986年,卡內基·梅隆大學制造出的NavLab 1才算得上第一輛由電腦駕駛而非人類駕駛的汽車。
2017-10-17
-
2017貿澤電子智造創新大賽火熱報名中
由半導體與電子元器件業頂尖工程設計資源與授權分銷商貿澤電子聯合 Analog?Devices、Cypress、Microchip?Technology、Murata、NXP、Silicon?Labs 、TE Connectivity和Texas?Instruments傾力打造的2017智造創新大賽即日起正式啟動,本次大賽建立在“有想法就立即去做”的時代背景上,旨在突破平凡,通過將奇妙的創意和智能應用相結合,創造出不一樣的優質產品。
2017-10-14
-
電子人必備資料:最全STM32外設匯總
TN屏作為一種反應時間短暫,普及廣泛的屏幕類型,它的優勢和缺憾都很明顯,而作為針對TN屏缺憾開發出的IPS屏,則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前者的遺憾——當然,沒有什么事情是像鉆石一般完美的,IPS有著自身的優勢,卻也有著難以避免的短板。
2017-10-10
-
拆解45美元的藍牙無線條碼掃描槍,發現里面鏡中有鏡
亞馬遜網站上一款由Besteker制造、售價45美元的1D無線條碼掃描槍設計精美,外觀高端大氣,拆開來卻發現一些部件沒有零件號,個別部件安裝馬虎、連引線都沒有修剪整齊。但是瑕不掩瑜,事實上這款掃描槍的設計充滿創意,尤其是里面的鏡中鏡,讓人眼前一亮……
2017-09-28
-
拆解兩款ToF傳感器:OPT8241和VL53L0X有哪些小秘密?
近來,由iPhone掀起的3D相機風潮,其ToF傳感器已然成為了人們口中津津樂道的創新技術風潮。所謂ToF是Time of Flight的縮寫,直譯為飛行時間,通過給目標連續發送光脈沖,然后用傳感器接收。從物體返回的光,通過探測這些發射和接收光脈沖的飛行(往返)時間來得到目標物距離。目前ToF傳感器技術主要由ST(意法半導體)、TI(德州儀器)、奧地利微電子等巨頭壟斷。
2017-09-14
-
軍用機器人全景圖~
美國作為世界第一軍事大國,也是最早研發和使用軍用機器人的國家之一,涵蓋陸、海、空、天各大兵種的美軍機器人,在技術理論和實戰經驗方面都處于遙遙領先的地位。2007年12月,美國發布了《無人(駕駛)系統路線圖》(Unmanned Systems Roadmap),對無人機系統、無人地面系統和無人水下系統做了全方位的國防布線。
2017-08-25
-
深圳要聞|全球可穿戴之父Steve Mann來深圳了!2017深圳智能穿戴,VR/AR前沿技術論壇暨開發者交流酒會
Steve Mann教授也是世界上公人的第一個Cyborger(賽博格),即利用機器來增加自己感知的半機械電子人。早在1998年,國際電子電氣工程學會邀請教授為IEEE Proceedings(電子工程以及計算機科學領域引用量最高的期刊)這本期刊寫一期特刊。 Steve Mann教授在特刊開創了三個領域:可穿戴計算,智能信號處理,以及智能圖像處理。在特刊中,Steve Mann教授提出了可穿戴計算的6條設計原則,并將可穿戴設備的理念和人文智能進行了結合。人本智能是人機交互的設計框架。這個框架適用于可穿戴設備,物聯網,自動駕駛等所有涉及到人與信息深入交互的領域。
2017-07-24
- 800V牽引逆變器:解鎖電動汽車續航與性能躍升的工程密鑰
- 熱敏電阻技術全景解析:原理、應用與供應鏈戰略選擇
- 如何破解導航系統中MEMS IMU數據同步困局?
- 非線性響應破局!新一代eFuse跳變曲線如何提升能效?
- 電源測量的導線布局如何影響測量精度?
- 小信號放大新思路,低成本儀表放大器的差分輸出設計
- 隔離SEPIC轉換器如何破解反激式拓撲的EMI與調節困局?
- 維科杯·OFweek2025年度評選:揭秘工業自動化及數字化轉型“領航者”,誰將脫穎而出?
- 尋找傳感器界的“隱形王者”!維科杯·OFweek 2025年度評選等你來戰
- 厚膜電阻在通信基礎設施中的關鍵應用與技術突破
- 碳膜電位器技術解析:從原理到選型與頭部廠商對比
- 貿澤電子聯合ADI與Samtec發布工業AI/ML電子書:探索工業自動化未來
- 車規與基于V2X的車輛協同主動避撞技術展望
- 數字隔離助力新能源汽車安全隔離的新挑戰
- 汽車模塊拋負載的解決方案
- 車用連接器的安全創新應用
- Melexis Actuators Business Unit
- Position / Current Sensors - Triaxis H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