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發明可變形橡膠OLED顯示屏
日本東京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新型的OLED顯示屏,可以拉伸以及變形——跟橡膠一樣。他們現場演示了將一個顯示屏變形為一個“人臉”形狀,顯示屏的一面顯示不斷的表情變化,而另一面顯示著氣象數據。
2010-05-31
-
中國企業已經悄然向OLED顯示技術邁進
據了解,全球顯示技術經歷了從顯像管顯示到液晶、等離子等平板顯示的第二次升級后,目前正積極向LED">OLED顯示技術邁進。當前市場上所熱銷的LED、3D顯示技術,并非顯示技術的革命升級,只是在現有的液晶和等離子顯示技術基礎上的更新。LED只是改變了液晶顯示屏/顯示器件背后的發光源,而3D則是在等離子顯示技術上的二維向三維效果的升級。
2010-05-27
-
OLED顯示器中的多線定址驅動方案
OLED是一種新興的顯示設備,本文介紹一種OLED顯示器中的多線定址驅動方案,為OLED設備的顯示開辟一條道路。
2010-05-18
-
對前景不樂觀 日企淡出OLED產業中韓積極投入
當所有人把目光聚焦在3D顯示領域時,下一代平板顯示技術的代表———OLED市場又活躍起來。近日,蘋果方面透露下一代iPad將采用OLED(有機發光二極管)顯示屏。與此同時,韓系兩大消費電子廠商三星和LG則宣布將于明年投產可供電視用的OLED面板。
2010-05-14
-
大尺寸OLED的發展現狀分析
盡管在手機和數字媒體播放器等小型電子設備市場儼然成為了高端技術象征,但是在大尺寸顯示領域,OLED仍舊發展緩慢甚至滯后。就在2010年3月底,日本索尼公司宣布停止在日本市場供應OLED電視,原因是該類產品在市場出現滯銷。索尼是推出OLED彩電的先鋒公司,它此時的轉身當即引起業界廣泛關注。日前LG的15英寸OLED電視在歐洲國家銷售,但價格不菲(相當于50英寸LED電視價格)。
2010-05-10
-
手機屏幕發展趨勢AMOLED成主導
顯示屏作為手機最重要的顯示輸出設備,已經成為手機生產商場爭奪市場的有力武器。雖然手機顯示屏發展至今最高也不過4.3英寸(目前市售手機中可見的尺寸),但就是這樣一塊小小的顯示設備,卻蘊含了無限的尖端科技與人類智慧的結晶。
2010-05-10
-
三星5.5代OLED線2011年投產
近日三星表示,目前已經在投建5.5代線 OLED面板廠,預計在明(2011)年1月份正式投產。該消息也印證了今年初三星計劃投入5.5代線OLED面板生產的傳聞。
2010-04-27
-
東莞新興產業發展現停滯現狀 市場尚未成熟
又以光電產業為例,東莞企業也涵蓋LED、OLED和光伏三大門類。尤其在光電照明領域,有企業不惜成本從事襯底、外延片和芯片等中上游技術開發,而更多企業狂熱地集中在封裝、應用等中下游環節,以致造成市場過于飽和的表象。
2010-04-21
-
OLED產業:產值提升幅度較快,AMOLED成長最明顯
2010年4月13日,中國權威ICT研究與管理咨詢機構賽迪顧問股份有限公司在“2010中國消費電子市場年會”上發布《2009-2010年中國OLED產業發展研究年度報告》顯示:隨著手機和MP3/MP4等應用產品需求的推動,OLED顯示屏市場自2003年開始快速成長,到2009年,全球OLED出貨量達到8780萬片
2010-04-16
-
市場分析:OLED成敗取決于市場
索尼公司日前宣布,由于滯銷的原因,該公司已決定從3月底開始停止在日本供應其于2007年推出的11英寸OLED電視。為了解OLED在我國的發展,記者采訪了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物理學會液晶分會會長歐陽鐘燦。作為“文革”后國內第一批學液晶物理專業的研究生,他關注我國的液晶技術和產業已經有三十多年了,對OLED也有相當多的了解。
2010-04-09
-
2009年OLED出貨持續成長 AMOLED出貨首超PMOLED
2009年全球OLED面板出貨金額達8億2千6百萬美元,較去年增長35%,主要增長因素來自于手機主要屏幕對AMOLED面板需求增加。2009年手機市場對AMOLED面板需求增加不只貢獻了全球OLED出貨提高,同時也使得AMOLED產值首度超越PMOLED;
2010-04-06
-
OLED發展簡介
我國OLED上下游產業鏈尚不完備,OLED技術本身還沒有完全成熟,與國外的差距沒有TFT-LCD和PDP大。國內正在研發OLED的單位較多,有多條完整的試驗線,但研發內容重復較多,差異性小,還沒有形成特色;已有小尺寸彩色無源樣品開發技術,正在開發單色小尺寸產品生產技術,有源技術難度較大;原材料的開發較活躍,但還沒有篩選出綜合性能較好的材料;OLED高素質的技術和管理人才緊缺,存在政府和企業對OLED的資金投入不夠等,這些都制約了我國OLED產業化的進展。
2010-04-05
- 5mW待機功耗突圍戰!AC-DC電源待機功耗逼近物理極限
- 華為、地平線、大眾等企業引領汽車技術變革,來AMTS 2025了解更多汽車行業發展前景
- 關稅風暴下車企們的生存法則:漲價+清庫+轉產三軸突圍
- 從智能座艙到駕控大腦:AMTS帶你暢游上海車展黑科技海洋
- 智能無線工業傳感器設計完全指南
- 硅光技術新突破:意法半導體PIC100開啟數據中心高能效時代
- 新唐科技以AI、新能源、汽車電子新品引領行業未來,巡回發布會完美收官!
- 新唐科技以AI、新能源、汽車電子新品引領行業未來,巡回發布會完美收官!
- 硅光技術新突破:意法半導體PIC100開啟數據中心高能效時代
- 從智能座艙到駕控大腦:AMTS帶你暢游上海車展黑科技海洋
- 關稅風暴下車企們的生存法則:漲價+清庫+轉產三軸突圍
- 華為、地平線、大眾等企業引領汽車技術變革,來AMTS 2025了解更多汽車行業發展前景
- 車規與基于V2X的車輛協同主動避撞技術展望
- 數字隔離助力新能源汽車安全隔離的新挑戰
- 汽車模塊拋負載的解決方案
- 車用連接器的安全創新應用
- Melexis Actuators Business Unit
- Position / Current Sensors - Triaxis H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