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隨著汽車產業加速向“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方向演進,“個性化與差異化”正成為另一重要趨勢。用戶期望汽車能像智能手機一樣,實現功能的持續迭代,這推動整車架構由“硬件主導”逐步轉向“軟件定義”。在2025年DVN上海國際汽車照明研討會上,安森美(onsemi)資深專家張青分享了在軟件定義汽車時代中前照燈系統的創新思路與解決方案,為行業描繪了一幅智能照明的未來圖景。
安森美資深專家張青
域控和區域控制,汽車車燈架構對比
在軟件定義汽車浪潮的推動下,汽車照明系統也從傳統的 “功能性照明” 向 “智能照明” 演進。在傳統的分布式電子電氣架構中,車燈作為獨立邊緣節點,其功能依賴專屬ECU(電子控制單元)實現,軟硬件深度耦合。
這一模式存在一些弊端,一方面,不同供應商提供的車燈需配套獨立軟件開發,導致主機廠面臨多版本軟件維護的冗余成本;另一方面,ECU數量多、線束復雜,不僅推高硬件成本,還因網絡需經網關轉接,存在通訊延遲與故障風險,難以滿足SDV對軟件集中升級、生命周期價值最大化的核心要求。
傳統汽車照明系統普遍采用“ECU-CAN總線-MCU-LED驅動”的分布式架構,每個車燈節點需獨立配置MCU及外圍電路,存在多 MCU 部署、擴展性不足、上市周期(TTM)長、架構僵化、成本高昂且缺乏安全防護等局限。
為應對這些挑戰,安森美推出了無MCU前照燈方案,對傳統架構進行了根本性重構。該方案通過高性能計算單元(HPC)直接連接RCP(遠程通信協議)芯片,利用10BASE-T1S以太網替代傳統CAN總線,實現了“HPC-10Base-T1S以太網-RCP 芯片-LED驅動器”的扁平化架構。
安森美的創新主要聚焦兩大方向。其一,對車燈所屬的低速網絡進行升級,采用十兆以太網替代傳統CAN總線,并取消中間網關,簡化通信鏈路,提升數據傳輸效率與架構擴展性。其二,采用 RCP芯片,直接替代傳統車燈模塊中的 MCU。
這種架構創新帶來三大關鍵優勢:
消除了MCU,降本增效:系統架構得以簡化,有效降低了硬件成本。
軟硬件解耦,軟件集中:提升系統靈活性和可升級性。
便捷的OTA 升級:軟件集中于中央計算單元,無需對分散的車燈 ECU 逐一升級,僅需通過一次 OTA(遠程在線升級)即可完成所有車燈功能的更新,大幅提升升級效率與用戶體驗。
安森美完善的汽車照明產品矩陣
在汽車照明領域,安森美提供覆蓋四大類別的完整解決方案,總線控制 LED 驅動器、矩陣光束大燈像素控制器、單通道 LED 驅動器、線性和智能 LED 驅動器。其中在總線控制 LED 驅動器領域,安森美憑借超 15 年經驗獲車企與一級供應商認可;矩陣光束大燈像素控制器實現先進的選擇性場景照明;單通道 LED 驅動器適用于車標燈、靜態格柵燈等小體積場景;線性和智能 LED 驅動器賦能復雜尾燈造型,兼具品牌辨識度與可擴展設計。這些方案全方位滿足汽車外部照明的多元需求,推動車燈系統智能化升級。
這些方案全方位滿足汽車外部照明的多元需求,推動車燈系統智能化升級。隨著軟件定義汽車的不斷發展,智能車燈將成為人車交互的重要界面。安森美的創新方案不僅解決了當前分布式架構的痛點,更為未來汽車照明系統的演進指明了方向——更集成、更智能、更靈活。
未來的汽車前照燈將不再是簡單的照明工具,而是能夠與駕駛環境、車輛狀態和用戶需求實時互動的智能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