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設計高能效AC-DC電源不再需要MCU(和編碼)
電網因為諸多原因而被設計成交流電,但幾乎每臺設備都需要直流電才能運行。因此,AC-DC 電源幾乎無處不在,隨著環保意識的加強和能源價格的上漲,此類電源的效率對于降低運行成本和合理利用能源至關重要。
2023-08-16
-
電機控制設計基礎知識
軟件和硬件都是所有電機控制系統的一部分,例如 IGBT、WBG 半導體和 MCU。工業4.0的發展強烈依賴于電機控制,但能源消耗是一個關鍵問題,因為它正在快速增長,并且需求隨著設計的復雜性而增長,因為許多電子技術都有嚴格的控制要求。寬帶隙 (WBG) 材料就是這種情況的一個例子。
2023-08-15
-
使用電機驅動 IC 的內置系統故障診斷來減少磁場回波
大多數逆變器設計中的微控制器 (MCU) 用于監控故障情況并做出反應,以及控制電機驅動。使用標準軟件包實現電機驅動控制非常簡單且相對快速。故障診斷和保護更具挑戰性,并且從一種應用到另一種應用可能存在很大差異,因為它們依賴于各種不同的傳感器來監測相電流、系統過熱狀況、振動和其他系統參數。
2023-08-14
-
MCU是什么?MCU和SOC有什么區別?
MCU芯片和SoC芯片在各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差異,它們究竟有什么區別呢?
2023-08-11
-
超低功耗無線 MCU:玩轉睡眠模式
支持藍牙低功耗 (LE) 的設計可讓設備長時間處于非工作狀態,因此,您可能需要選用具有超低功耗睡眠模式的高能效無線微控制器 (MCU),這對于優化整體系統性能至關重要。
2023-08-02
-
利用智能交流控制設計方法實現更好的家電安全
從機電到數字控制的轉變首先是通過現成的電子設備完成的——系統架構是圍繞 MCU、分立晶體管和高壓雙向可控硅構建的。
2023-07-31
-
為什么Tier1要開發控制器的電源管理芯片?
電源管理芯片(SBC:System Base Chip)是控制器(MCU)外圍器件工作電壓的提供者,沒有SBC供電,控制器的外圍器件則無法工作。使用SBC主要目的:降低硬件系統設計的復雜度和成本。可見,SBC在控制器開發中的重要性。對于商業行為,我們知道,降低成本意味著利潤的提高,而且,有利于產品搶占更大的市場份額。
2023-07-26
-
為先進處理器和MCU選擇USB轉接驅動器:這三個關鍵技術考量,你知道嗎?
市場對高處理能力和低功耗的需求與日俱增,推動著處理器和MCU向采用5納米技術的先進工藝節點發展。對于使用1.2V電源運行且適用于移動和計算應用以及傳統市場(如醫療、工業和電信)的處理器而言,USB2接口是一個挑戰。因為USB2接口的工作電壓較低,需要轉換器才能進行無縫通信。
2023-07-07
-
全面了解面向電動車牽引逆變器的S32K39 MCU
目前電動汽車市場發展迅猛,對提高電動汽車性能的需求也隨之增加了。設計人員和汽車制造商需要加快產品上市速度,同時優先考慮如何提高效率和終端用戶體驗。另外,還要尋找合適的解決方案,開發包括電動汽車牽引逆變器在內的廣泛應用,而這無疑是一個挑戰。恩智浦S32K39 MCU是我們S32K系列的新成員,將提供優勢解上述燃眉之急。
2023-07-06
-
新能源汽車熱管理系統低壓執行器驅動系統解決方案推薦
隨著新能源汽車的快速發展,熱管理系統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因為不同零部件或者位置的最佳工作溫度不一樣,例如電機,電控,電池,座艙等,所以需要一套系統對整車的熱量進行精細化的調節,從而提高整車的系統熱效率,進而提高續航里程。如下圖所示,這套系統往往由水泵,冷卻液多通閥和膨脹閥等組成。因為它們的位置比較靠近,所以該系統逐漸從分布式走向集中式。因為純電動汽車沒有傳統油車的皮帶輪,所以這些執行器往往通過電機驅動。即使是插電式混動汽車,在追求系統高效率的驅動下,廠家往往希望熱管理系統執行器與發動機皮帶輪解耦,從而進行更靈活的調節。為此,英飛凌基于豐富的MOTIX?系列產品和MCU家族,可以根據客戶需求,靈活地提供熱管理系統的低壓執行器系統級驅動解決方案。
2023-07-05
-
您真的了解睡眠模式對超低功耗無線MCU有多重要嗎?
支持藍牙低功耗 (LE) 的設計可讓設備長時間處于非工作狀態,因此,您可能需要選用具有超低功耗睡眠模式的高能效無線微控制器 (MCU),這對于優化整體系統性能至關重要。
2023-06-30
-
單個MCU即可實現多電機控制!基于RX72T的4電機控制示例
隨著MCU功能和性能的提高,從單電機/單MCU到多電機/單MCU進行控制,實現了系統的小型化和系統成本的降低。尤其是在洗衣機和空調等領域,這種趨勢非常明顯,現在幾乎所有的產品都是多電機控制。本期將介紹使用可多電機控制的RX72T對4個電機進行控制的演示。
2023-06-30
- 芯片級安全守護!800V電池管理中樞如何突破高壓快充瓶頸
- 功率電感器核心技術解析:原理、選型策略與全球品牌競爭力圖譜
- 鉭電容技術全景解析:從納米級介質到AI服務器供電革命
- 西南科技盛宴啟幕!第十三屆西部電博會7月9日蓉城集結
- KEMET T495/T520 vs AVX TAJ鉭電容深度對比:如何選擇更適合你的設計?
- 功率電感四重奏:從筆記本到光伏,解析能效升級的隱形推手
- 聚合物電容全景解析:從納米結構到千億市場的國產突圍戰
- 智能家居開發指南上線!貿澤電子發布全棧式設計資源中心
- 300mm晶圓量產光學超表面!ST與Metalenz深化納米光學革命
- 可變/微調電容終極指南:從MEMS原理到國產替代選型策略
- 專業電源選型指南:XP FLX1K3與RECOM RACM1300的架構對決與場景適配
- 200kHz開關頻率破局!Wolfspeed聯合恩智浦推出牽引逆變器解決續航焦慮
- 車規與基于V2X的車輛協同主動避撞技術展望
- 數字隔離助力新能源汽車安全隔離的新挑戰
- 汽車模塊拋負載的解決方案
- 車用連接器的安全創新應用
- Melexis Actuators Business Unit
- Position / Current Sensors - Triaxis H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