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功率器件新突破!氮化鎵實現單片集成雙向開關
氮化鎵(GaN)單片雙向開關正重新定義功率器件的電流控制范式。 傳統(tǒng)功率器件(如MOSFET或IGBT)僅支持單向主動導通,反向電流需依賴體二極管或外接抗并聯二極管實現第三象限傳導。這種被動式反向導通不僅缺乏門極控制能力,更因二極管壓降導致效率損失。為實現雙向可控傳導,工程師常采用背對背(B2B)拓撲級聯兩個器件,卻因此犧牲了功率密度并增加了系統(tǒng)復雜度。
2025-05-11
-
迎刃而解——華大九天Polas利器應對功率設計挑戰(zhàn)
電源管理集成電路(PMIC)設計涉及電源轉換、電壓調節(jié)、電流管理等核心領域。隨著技術節(jié)點的演進,功率器件面臨著更大的電壓差、更高的電流密度以及更為嚴苛的功率/熱耗散要求;金屬互聯層的電阻在整體導通電阻中的占比越來越大;異形大金屬圖層以及功率器件拆分方式對參數提取的準確性造成了影響;封裝對芯片內電氣特性的影響亦愈發(fā)顯著。這些因素共同對功率設計在電遷移(EM)、熱性能(Thermal)和導通電阻(RDSon)等可靠性方面帶來了新的挑戰(zhàn)。此外,如何高效地驅動具有較大有效柵極寬度的PowerMOS,以及如何防止上下管開關切換過程中的穿通漏電現象,也成為功率設計領域的核心難題。
2025-02-13
-
使用MSO 5/6內置AWG進行功率半導體器件的雙脈沖測試
SiC器件的快速開關特性包括高頻率,要求測量信號的精度至少達到100MHz或更高帶寬 (BW),這需要使用額定500MHz或更高頻率的示波器和探頭。在本文中,寬禁帶功率器件供應商Qorvo與Tektronix合作,基于實際的SiC被測器件 (DUT),描述了實用的解決方案。
2025-01-26
-
功率器件熱設計基礎(十三)——使用熱系數Ψth(j-top)獲取結溫信息
功率半導體熱設計是實現IGBT、碳化硅SiC高功率密度的基礎,只有掌握功率半導體的熱設計基礎知識,才能完成精確熱設計,提高功率器件的利用率,降低系統(tǒng)成本,并保證系統(tǒng)的可靠性。
2025-01-24
-
功率器件熱設計基礎(十二)——功率半導體器件的PCB設計
功率半導體熱設計是實現IGBT、碳化硅SiC高功率密度的基礎,只有掌握功率半導體的熱設計基礎知識,才能完成精確熱設計,提高功率器件的利用率,降低系統(tǒng)成本,并保證系統(tǒng)的可靠性。
2025-01-14
-
功率器件熱設計基礎(十)——功率半導體器件的結構函數
在功率器件的熱設計基礎系列文章《功率半導體殼溫和散熱器溫度定義和測試方法》和《功率半導體芯片溫度和測試方法》分別講了功率半導體結溫、芯片溫度、殼溫和散熱器溫度的測試方法,用的測溫儀器是熱電偶、紅外成像儀和模塊中的NTC和芯片上的二極管。
2024-12-31
-
功率器件熱設計基礎(八)——利用瞬態(tài)熱阻計算二極管浪涌電流
功率半導體熱設計是實現IGBT、碳化硅SiC高功率密度的基礎,只有掌握功率半導體的熱設計基礎知識,才能完成精確熱設計,提高功率器件的利用率,降低系統(tǒng)成本,并保證系統(tǒng)的可靠性。
2024-12-25
-
功率器件熱設計基礎(九)——功率半導體模塊的熱擴散
任何導熱材料都有熱阻,而且熱阻與材料面積成反比,與厚度成正比。按道理說,銅基板也會有額外的熱阻,那為什么實際情況是有銅基板的模塊散熱更好呢?這是因為熱的橫向擴散帶來的好處。
2024-12-22
-
功率器件熱設計基礎(七)——熱等效模型
有了熱阻熱容的概念,自然就會想到在導熱材料串并聯時,就可以用阻容網絡來描述。一個帶銅基板的模塊有7層材料構成,各層都有一定的熱阻和熱容,哪怕是散熱器,其本身也有熱阻和熱容。整個散熱通路還包括導熱脂、散熱器和環(huán)境。不同時間尺度下的各層溫度如下圖,溫度的紋波是由熱容決定的。
2024-12-11
-
功率器件熱設計基礎(六)——瞬態(tài)熱測量
功率半導體熱設計是實現IGBT、碳化硅SiC高功率密度的基礎,只有掌握功率半導體的熱設計基礎知識,才能完成精確熱設計,提高功率器件的利用率,降低系統(tǒng)成本,并保證系統(tǒng)的可靠性。
2024-12-09
-
功率器件熱設計基礎(五)——功率半導體熱容
功率半導體熱設計是實現IGBT、碳化硅SiC高功率密度的基礎,只有掌握功率半導體的熱設計基礎知識,才能完成精確熱設計,提高功率器件的利用率,降低系統(tǒng)成本,并保證系統(tǒng)的可靠性。
2024-12-06
-
功率器件熱設計基礎(三)——功率半導體殼溫和散熱器溫度定義和測試方法
功率半導體熱設計是實現IGBT、碳化硅SiC高功率密度的基礎,只有掌握功率半導體的熱設計基礎知識,才能完成精確熱設計,提高功率器件的利用率,降低系統(tǒng)成本,并保證系統(tǒng)的可靠性。
2024-11-25
- 線繞電阻技術解析與選型策略
- 傳感器+AI+衛(wèi)星:貿澤電子農業(yè)資源中心揭秘精準農業(yè)“黑科技”
- 一文讀懂運動控制驅動器的技術邏輯
- 金屬膜電阻技術解析與產業(yè)應用指南
- 雙脈沖測試系統(tǒng)如何確保晶體管性能可比較性
- 薄膜電阻技術深度解析與產業(yè)應用指南
- 供需博弈加劇!Q1面板驅動IC均價跌1%-3%
- EMC與成本雙優(yōu)解 車載燈光域控制器集成方案落地
- 激光雷達如何破解自動駕駛“視覺困境”?
- 壓敏電阻技術全解析與選型的專業(yè)指南
- 功率器件新突破!氮化鎵實現單片集成雙向開關
- BMS開路檢測新突破:算法如何攻克電芯連接故障識別難題?
- 車規(guī)與基于V2X的車輛協同主動避撞技術展望
- 數字隔離助力新能源汽車安全隔離的新挑戰(zhàn)
- 汽車模塊拋負載的解決方案
- 車用連接器的安全創(chuàng)新應用
- Melexis Actuators Business Unit
- Position / Current Sensors - Triaxis Hall